荃灣人昔日要到九龍求醫? 仁濟籌建飽歷政經困阻(多圖)

健康資訊

發布時間: 2019/11/19 17:40

最後更新: 2020/05/18 12:17

分享:

分享:

仁濟醫院五層院舍1973年7月落成,遲過荃灣療養院超過9年。(仁濟金禧誌照片)

公營醫院床位緊絀,建築工程幾乎未曾停頓過的荃灣仁濟醫院,勢將再建新樓。

這家於1973年以「仁心仁德、濟世濟群」為念創立的慈善醫院,最初飽歷政治、經濟困阻,原來曾較同期的港安醫院前身慢了逾9年才能開業。

荃灣發迹的上海商家之中,已故富商邱德根當年最上心區內事,他曾對籌建仁濟的「十年辛苦」歎謂:

經過的阻撓曲折,各種各樣的內幕真是一言難盡。

仁濟歷時十多年的重建前年才完成,食衞局今年4月又公布準備長遠規劃,初步擬於仁濟的露天停車場土地興建新大樓,增設病床。

按食衞局第二個10年醫院發展計劃,九龍西聯網仁濟醫院會加建,瑪嘉烈醫院會重建,明愛醫院局部重建,北大嶼山醫院會展開第二期發展,料可增超過1,800張病床。(經濟日報資料圖片)

珠海學院學者危丁明說,麥理浩任內港英政策由消極不干預變成積極不干預,助仁濟順利落成,且獲較多官方資助。(長春社文化古蹟資源中心照片)

不過,珠海學院香港歷史文化研究中心副研究員危丁明,早前替長春社文化古蹟資源中心細數仁濟和荃灣史,直指:

仁濟最初的成立並不容易。

較同期港安前身 遲9年開業

仁濟最初是鄉紳葉德範59年於荃灣商會發起,冀應付日增的醫療需要,惟他62年8月猝逝,須由在荃灣辦戲院、錢莊起家的邱德根接手。62年年底,立法局三讀通過《仁濟醫院條例》,仁濟跟港安前身的荃灣療養院同於63年奠基,但危氏指,港英對北方人為主的仁濟董事局心存芥蒂,最終基督教會的療養院64年5月開業,仁濟卻要73年10月始揭幕。

鑑於工程大幅延誤,仁濟的建築費亦由150萬元急升至550萬元,一直靠一元獎券頭獎洋樓、首辦荃灣慈善年宵等創新點子補足。

據《華僑日報》63年9月報道,荃灣區已有18萬人,醫療系統卻未能照顧貧病者,故仁濟以「一元獎券頭獎洋頭」助籌款建院。(公共圖書館檔案)

仁濟董事局1966年於大河道、海壩街間的廣場辦了荃灣首個年宵,為建院籌款。(仁濟金禧誌照片)

危丁明援引同業甘穎軒所撰的浸信會醫院史專作稱,二戰後港英認為基督團體意識形態有反共傾向,且有豐富的慈善經驗,故合作更趨密切。相反,華人領袖和傳統社團縱仍獲重視,但港英擔心「共產黨強大的滲透力量」,也憂慮華人領袖出於民族情感,

或會同情甚至支持共產政權。

68年起於荃灣寫博士論文的人類學學者羅碧詩(Elizabeth Lominska Johnson)曾靠港安醫院治好長子的肺炎,形容服務一流,惟坦言收費「相對昂貴」。據稱,多得荃灣省外人士、廠商及美國政府等資助,荃灣療養院開業之初三等房(5人房)每天收5元,另設11張免費病床,至65年3月收費已升至7.5元,且取消免費床。荃灣當時有20多萬人口,住得起療養院的人不多。

二戰後,荃灣長時間缺乏正統醫療,長時間靠唯一的青山公路送到九龍就醫,病危者隨時一命嗚呼。就算是羅碧詩的兒子,60年代末、70年代初也試過跌斷骨,須送赴九龍醫治。

邱德根療養院取經 出錢出力

邱德根為仁濟第一至六屆董事局主席,圖為僅30歲的他1954年出任荃灣商會副理事長時留影。(仁濟金禧誌照片)

連任6屆仁濟主席的邱德根屢以不同名義造訪荃灣療養院取經,他後來於自傳憶述,當時北九龍已規劃了大型醫院(即75年建成的瑪嘉烈),最初單就荃灣本身是否需要醫院,

一討論就討論了3年,其實這就是政治。

仁濟縱有新界民政署和理民府大力支持,真正掌權的醫務衞生總監卻多番阻撓,試過要求董事會3個月內極速籌出100萬,又勸說眾總理退出、改稱鄧肇堅醫院等。

今天談邱德根,常提及他替亞洲電視慳出盈利,但他對仁濟醫院卻是出錢出力,毫無計較。加拿大卑詩大學社會學榮休教授詹森(Graham Johnson)指,二戰後江浙商家在荃灣舉足輕重,卻住山頂、半山,「大概只得邱德根住在荃灣。」69年,詹森曾着荃灣領袖寫出心中的領袖,結果邱德根高踞第二,僅次仁濟董事局同僚、助鄉議局「荃灣派」冒起的原居民何傳耀。

67年現經濟危機 工程延誤

仁濟首屆董事還包括中國染廠查濟民、搪瓷廠家董之英等上海人,詹森指它幾乎盡攬有名聲和財富的荃灣領袖,不信港英仍存疑,

上海人早融入了香港精英望族圈子。

他指六七暴動後,本港曾歷重大經濟危機,荃灣也有不少基建項目墮馬,像原居民64年已搬離楊屋邨,原址卻丟空多時,約72年才有工程,「60年代末的經濟對仁濟延誤有重大影響。」

70年代初,荃灣區人口已增至約30萬,仁濟收費跟政府醫院劃一,貧民更免費,原先設計的100張床位已不敷應用,故開業翌年,邱德根已宣布要擴建3層,由地區普通科醫院發展為全科醫院,78年再度展開工程。

據危丁明主編的《仁濟金禧誌》,港府願由僅資助仁濟三分二經費,增至四分三,多得認同官方要增加社福開支的港督麥理浩。麥理浩致辭時更形容,仁濟開幕正反映醫療已向前邁進,扭轉荃葵青未能兼顧居住工作和社會設施的情況:

現正設計的新市鎮中,這些設施會與新邨一併興建。

仁濟成立初期正值戰後一代成家高峰,故院方很重視婦產科,圖為董事局主席邱德根伉儷及荃灣華倫理民官夫人送金牌給首名出生的嬰兒。(仁濟金禧誌照片)

全文刊於《經濟日報》(付費閱讀),標題及內文經編輯修改。

撰文 : 姚沛鏞 經濟日報記者